互联网经济喜欢讲故事,能源行业人士更是热衷于以“降维打击”来形容传统能源企业涉足综合能源服务市场。
能源行业传统的“重资产”投资发展模式正在被驱动转向由“信息化、精细化”为代表的轻资产服务模式,综合能源服务正成为这一转型的最佳载体。
媒体们更习惯用“万亿级市场”来描述综合能源服务这一蓝海市场,但笔者认为,万亿级市场是一个相对虚的概念。
因为,综合能源服务不过是对传统用能方式的革新,一个综合能源系统涉及电、冷、热、气等多种能源的综合利用,即便没有综合能源服务,电、冷、热、气的市场需求依然是固定存在的,综合能源服务不过是用一种更为高级的方式将之实现罢了。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热炒综合能源服务的万亿级市场概念并不太妥。
作为能源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概念,综合能源服务的最早一批国家级示范项目可以追溯到2017年。
国家能源局在2017年确定的全国首批55个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其中绝大多数项目都在综合能源服务的概念边界内,但据称到目前为止,仅有14个项目通过验收,多数项目推进困难或面临撤销。
实践出真知,综合能源服务看起来好,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
综合能源服务的范畴之广,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能源管理、能效服务,同时还延伸至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设计、投资运营和投融资等金融领域。综合能源服务不仅涉及电热气冷等多元化能源供应和多样化增值服务模式,同时还涵盖微电网、储能、虚拟电厂、电动汽车等新型业务场景和新兴商业模式的布局。
云大物移智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可以有效支撑能源高效互联及用户侧的友好互动,同时也为海量的数据资产支撑多样化的增值服务提供可能,智能化平台的搭建则更好地弥合供给与需求的鸿沟,服务于技术与市场的对接。
借鉴互联网生态的经验,如通信领域中国移动和腾讯为代表的两大企业在即时通信市场的攻防战,平台型企业的成功在于实现用户财务成本的降低,以及在新的业务领域延伸出新的客户需求,两个维度的良性互动是促成生态圈“正向膨胀”的原生驱动力。
传统能源企业特别是长期存在于自然垄断环节的企业参与竞争性业务领域,需要提前明确业务场景及价值回收途径,甄别出资源、技术和管理优势,改变扁平化、单一化的发展逻辑,以“互联网+”思维盘活自有资源。而民营能源企业更需要充分发挥灵活的竞争优势,善于发现市场需求和自身能力的契合点。
同等重要的是,准确识别客户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用户感知和精细化服务的能力。
综合能源服务作为能量流、业务流和数据流贯通的物理载体,为能源互联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感知和落地场景,最终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电网物理平台架构,打造服务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的完整能源生态圈。这是一个理想的构思,但要实现,单靠能源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人才还远远不够。
凡注明“来源:中国综合能源服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