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ESN中国综合能源服务网首页     加入桌面    手机版     二维码1 

电力系统储能规模大 打开电池梯次利用广阔市场

   日期:2020-03-18     来源:财富动力网    浏览:1    评论:0    
核心提示:中国综合能源服务网讯: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中,电池回收因其增长的供应量,以及广阔的应用场景需求,逐渐走进投资人的视野。近年来
     中国综合能源服务网讯: 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中,电池回收因其增长的供应量,以及广阔的应用场景需求,逐渐走进投资人的视野。近年来,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电池的梯次利用逐渐被市场认可,低容量电池的拆解回收价值也凸显。加上回收利用存在规范性、技术门槛等因素,相关企业要进入此赛道还需要软硬实力兼备。从下游需求端来看,在梯次利用的应用场景中,通信基站是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最为适合的场景,另外电力系统储能需求也是电池回收的重要市场。

电池回收有助摆脱原料进口依赖

近年来,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增长,动力蓄电池配套量也快速攀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达到373万辆,动力蓄电池总装配量超过176GWh。

按照磷酸铁锂电池报废期5 年、三元锂电池报废期6 年测算,2019 年开始动力电池将进入规模性报废期,按照国海证券的测算,预计到2020 年动力电池报废装机量将达到24.7GWh。预计2019-2025年动力电池回收合计市场空间有望超过600 亿元, 2019-2025 年均复合增速有望达到50%。

大量动力蓄电池进入报废环节,将产生一系列安全、环境和资源问题,必须进行回收处理。目前,退役动力电池的处理目前主要分为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两种方式。梯次利用指把大功率使用过的电池,经过处理和检验后供小功率使用;拆解回收则是对报废电池通过化学方法进行拆解等处理,对电芯中的金属元素等进行原料回收再利用。

这意味着可观的经济效益。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仅以拆解回收废旧动力电池中金属元素的价值估算,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目前已超过50亿元,2020年预计将突破100亿元,2023年会达到250亿元的规模,且动力电池需要的钴、镍、锂等原材料,中国目前都依赖进口。

梯次利用发挥“余热”

在动力电池回收的方法中,主要分为梯次利用以及拆解回收。梯次利用是指将回收来的动力锂电池重新检测筛选,配对成组后用于像储能、低速电动汽车等对电池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根据行业标准,动力锂电池容量衰减至80%左右即到退役时限,虽然不再适用汽车,但在其他方面还能发挥“余热”,有很大的利用空间。

梯次利用电池回购价格约为新电池的 30%,2018 年磷酸铁锂电池组价格在 1.1-1.2 元/Wh 左右,计算梯次利用电池回购价格在 0.33-0.36 元/Wh 左右,考虑车企补贴退坡及电池行业产能释放,动力电池存在降价趋势,梯次利用电池回购价格亦有望相应下降。

可是这些电池在重新利用时,要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寿命衰减等信息进行检测,选出数据相近的电池进行分组,这样才能保证电池的一致性以及整个电池系统的安全性。

但长期以来,新能源车动力锂电池并没形成统一标准,这也就导致动力锂电池从最开始的铅酸电池,到后来的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再到当下的三元锂离子电池,品类繁多,如何将这些标准不一、技术结构各异的电池整理统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基站建设、电力系统储能需求大

在梯次利用的应用场景中,通信基站是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最为适合的场景,4G 网络基站密度提升及5G 发展带来基站需求的快速增长,梯次利用利用动力电池需求量大。电力系统储能为梯次利用提供大规模应用空间,在较为理想的状态下,与应用新电池相比,应用梯次利用电池能够显著提升峰谷价差型储能项目收益水平;在限电严重地区的风电与光伏项目配套储能项目亦有利可图。

国内产业链整体回收体系仍需构建,工信部发布的第一批符合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的企业仅有5家。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较为规范的参与者包括动力电池(或材料)生产商、专业第三方回收企业、行业联盟等。目前国内主要参与电池回收的正规厂商多为第三方回收企业,且同车企合作开拓回收渠道,通过与汽车厂商合作,电池能够迅速返回回收工厂。

而对于容量过低,比如容量低于40%的动力锂电池就要进入到拆解回收环节。理论上,可以从退役的动力锂电池中拆解出镍、钴、锰及锂盐等有价值的金属元素,可以循环利用到新电池的制造。

与梯次利用相似,拆解回收同样要面对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电池的局面,其中电池的内部结构设计、串并联成组形式、服役和使用时间的长短、应用车型和常用工况的不同其拆解方案也要分门别类进行对应,其难度不是一般的小。

--- END ---

协会公众号
请关注“综合能源服务公众号”
中国综合能源服务网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凡注明“来源:中国综合能源服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关注我们:
  • weixin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手机:18362062627 邮箱759824005@qq.com

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星火路20号星火创业大厦1栋1905A

Copyright(c) 2019 中国综合能源服务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23941号-1 技术支持: 双子微盟